聚焦未来技术,疫前的伦敦科技展
尽管穿戴式科技业依然面对电池寿命的挑战,而且消费者持续撙节开支,但年初在伦敦举行的穿戴式科技展览会(Wearable Technology Show),业界翘楚云集,对前景还是充满信心。
今年的穿戴式科技展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前举行,会上没有多少人知道,非接触式支付设备以及便利遥距工作的数字设备快将冒起,成为必要的工具。当时,欧洲人都认为,远在亚洲发生的疫情不会蔓延到当地。
尽管这种狭隘的想法现时看起来既不合逻辑又自欺欺人,但平心而论,这届穿戴式科技展办得十分成功,会场人流不绝。大会于3月初在伦敦商业设计中心(Business Design Centre)举行,展出林林总总穿戴式产品,可见当时业界发展依然十分稳健。不过,新冠肺炎病毒已从希斯路机场抵达国门。
会上众多参展商都未意识到疫情来袭,赫特福德郡的K Wearables是其中一家。该公司是率先推出随身支付设备的公司之一,到场推介其非接触式支付设备K Ring,将之标榜为「轻轻一拍即可付款的智能戒指」。
伙伴关系经理Nigel Palmer自然对K Ring赞不绝口:「基本上,K Ring是一款虚拟万事达卡。用户可以登记信用卡作为付款方式,但须支付费用,因此我们建议使用借记卡或银行转账。
「这款戒指有两种增值方法,可以手动增值,也可预设自动增值,例如当储值额不足30英镑时便自动增值50英镑。我会按自己的预算,每逢星期一增值200英镑,作为整个星期的开支。当我用完200英镑便是时候回家。」
K Wearables指出,该款戒指备有14种颜色组合及多种大小可供选择,全部配备防刮花的防水氧化锆陶瓷外壳,底座以防过敏环氧树脂制成,而且毋须充电或配对,并可通过移动应用程式开关,简单方便。用家付款时须轻握拳头,放在非接触式阅读器4厘米以内的指定「传输位置」上,更加安全可靠。
Palmer说明该公司如何克服产品刚推出市场时的阻力:「当然,人们不喜欢改变。大家喜欢使用现金,信任信用卡,或者认为戒指容易脱掉。不过,这款戒指的设计可以防止欺诈。
「就可用性而言,全球有4,000万个零售点接受以非接触式的万事达卡付款。目前,我们的用户遍及果阿、里约热内卢、澳洲、加拿大及纽约等。」
穿戴式科技除了提供更佳的支付解决方案之外,在动作捕捉领域也有特定用途。荷兰参展商Xsens专门研发3D动作追踪系统,致力在业内领先同侪。
Xsens业务发展经理Desmond de Haan说明该公司研发活动的实际应用范畴:「本公司收集各种传感器数据(如方向和速度)之后,便能够建立三维图像。之后,我们的客户在制作游戏、电影或其他各类作品时,可以利用这些数据建立三维动态图像。
「这些技术也可用于运动及生物力学等领域,利用数据来分析各种姿势或动作。目前,许多小型公司和初创公司都积极了解这方面的技术,我们希望为他们提供一种低成本的解决方案,使他们能够在这个领域自由发展。」
De Haan还特别指出该公司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:「在穿戴式装置业,电池续航力无疑是个关键问题。不过,这个元素很因使用者而异,也很取决于他们把产品用于何种实际用途。目前,本公司产品的电池续航力一般为6小时左右,对某些人来说十分充裕,但也有些人觉得远远不够。话虽如此,根据我们经验,6小时对大部分用途来说其实已足够有余。」
电池续航力对很多智能眼镜开发商来说同样是关注焦点。总部位于格拉茨的Fauna Audio是今年参展商之一,于场内推出旗下新一代智能眼镜,特点之一便是以崭新方式应对电量问题。
Fauna Audio营销主管Isabel Anger介绍新款智能眼镜的规格:「我们的最新一代智能眼镜每边配备两个扬声器及两个麦克风,你可以戴著它来聆听电脑内的任何音讯档,例如音乐、播客节目等,也可以用它来进行电话通话,或与谷歌助理(Google Assistant)、Siri或其他类似软体互动。
「这些智能眼镜附有特制的充电眼镜盒,只要把眼镜放进盒内便能充电。这个眼镜盒基本上是个移动充电器,可以为眼镜充电4至5次。如果你戴著眼镜不停地听音乐,电池可以用4小时,再用眼镜盒充电的话,便可听足一整天。」
Fauna Audio的新款智能眼镜目前正在预售阶段,初期会先在欧洲及美国市场推出。Anger谈到这个策略背后的想法:「虽然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在全球售卖这些智能眼镜,但理论上它们是按照典型欧洲人的头部大小及形状而设计,因此对某些地方的消费者来说便不太合身,例如是亚洲市场。」
Thrive Wearables是一家以白礼顿为总部的穿戴式科技开发顾问公司,今年也在会上参展,深受注目。Enterprise M3 LEP Growth Hub保健及医疗科技主管Steve Parr是Thrive Wearables的销售顾问,并代表该公司参展。
Parr介绍Thrive的业务:「Thrive是欧洲穿戴式装置业唯一专注从事研究、设计及开发顾问业务的公司。自2015年开业以来,我们致力发掘穿戴式装置的各种潜在应用功能,不会把工作局限于某个市场领域。目前,最令我们意想不到的,是除了医疗保健这个核心市场外,很多不同领域的机构都对穿戴式科技表示兴趣。
「不过,如果你留意现实市场的机遇,则会发现一种两极化现象,一端是深得苹果(Apple)、Fitbit等欢迎的较成熟商业产品,另一端则是蕴含较多破格元素的全新产品。
「举例说,我们可能会收到像联合利华(Unilever)等公司的查询。这类公司想要的并非现成解决方案,而是一些崭新定制技术,例如电池方面要低压、长寿及轻盈,且不会因损坏而引起不良效果。虽然这些都是我们喜欢的挑战,但坏处当然就是蓝天项目并非全都可以发展成推出市场的最终产品。」